“国边不宁,于心何安。”这是何国安心底的唯一念头,深深扎根在心中。
1979年2月17日,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,我军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,决定通过“两点一线,东西对进,一气呵成”的方针,集中力量消耗越军兵力,打击其嚣张气焰,让越南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为了惩戒,而非单纯的暴力和牺牲。这一战略意图明确,要使越军体会到战争的后果,而非逃脱责任。
战场上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。尽管我军最终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,但其中的艰辛和挑战远非一纸战报所能展现。当东西两大兵团发动进攻时,虽然在兵力上处于明显优势,但每一步的前进都充满了困难与挑战。在艰难的战斗中,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支前民兵。无惧危险,他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多次为我军解围,他们的英勇事迹,永载史册,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。
一、吞噬的“法国炮台”
展开剩余79%1979年2月17日,我军163师向越军的“飞虎团”第12团发起进攻,战斗一触即发。163师兵分三路,在密集的炮火和榴弹炮掩护下,连战五小时,成功翻越14座山头,突破敌人的五道防线,切断了同登通往谅山的交通要道,截断了越军的撤退路线。越军在这时陷入了恐慌,开始四散逃窜。部分越军士兵和行政人员躲入了一个名为“法国炮台”的地方,也有人称其为“鬼屯炮台”。
这个炮台的特殊性要追溯到二战时期。法国殖民者为了备战修建了这个炮台,设计时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材料,这些材料并非普通石子,而是鹅卵石,甚至夹杂着修建铁路时用的钢轨。炮台的坚固程度可想而知,外面几乎是“铜墙铁壁”,无论什么武器都难以撼动。炮台内有300多个射击孔,地下还建有大型掩体,长300米、宽100米,错综复杂的暗道交织其中,使得整个炮台能够容纳3000到5000人。
如此巨大的堡垒,使得越军视其为“避风港”,我军要攻破它,几乎不可能。甚至越南当局在独立战争时期对其进行了加固,试图将其打造成为抵御法国和美国的坚固堡垒。在我军发起反击时,越南当局曾自信地宣称:“法国楼不丢,谅山无忧。”也就是说,想要攻克谅山,必须先摧毁这个炮台。
163师在进攻时深知,如果不拔除这个炮台,越军就无法伤筋动骨。然而,炮台内部结构复杂,敌明我暗,解放军对此几乎一无所知,攻破它几乎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就在此时,广西支前民兵何国安挺身而出。他自信地说:“我曾在1944年被法国殖民者囚禁在同登,三年时间,我与这个炮台有着深刻的了解。”听到这一点,营长李强立即询问:“你了解炮台的内部结构吗?有几分把握?”何国安坚定回答:“十分把握。”李强看到何国安如此自信,立即决定召集相关人员,研究如何摧毁这座炮台。
何国安提出,炮台建成时留下了许多隐秘的天窗,只要能找出这些天窗并投放炸药,就能够摧毁炮台。李强听后欣然应允,命令兵力掩护何国安,组成爆破小组紧随其后。
不久后,何国安和队员们来到了炮台附近,凭借着他对炮台的熟悉,他指认出了两个天窗和若干隐蔽位置。为了不引起敌人的警觉,解放军战士们不断高喊要求敌军投降,而何国安和队员们则悄悄将炸药和汽油送往炮台。最终,他们运送了12吨炸药和2吨汽油。
2月13日下午一点,平顶山突然传来一声巨响,整个大地为之震动。爆炸后,炮台内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地狱般场景。法国炮台的四条坑道内,被炸药彻底摧毁,躲藏在其中的越军和他们的家属约有1000人,几乎无一生还。事后,据边境越南百姓回忆,打捞遗体时共挖出1100具尸体。
何国安的这项建议,可以说为我军铲除了一个重要的敌人据点,几乎等同于一整个师的兵力。为此,他获得了163师的表彰,并被中央军委授予“支前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二、骡马队运来的希望
对越自卫反击战,最让人心力交瘁的莫过于复杂的地形和崎岖的道路,越军频繁的偷袭让我军陷入了困境。弹药和后勤补给变得异常紧迫,支前民兵们在这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战斗中,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数百条生命的丧失,而这些民兵们,冒着敌人的炮火,源源不断地将弹药和物资运送到前线。
根据老兵的回忆,广西、云南组织了大量支前民兵,承担着将弹药和粮食运输到前线的艰巨任务。广西隆安县的支前民兵,往返400多公里,运送了数千箱弹药和大量粮食、干粮。尤其是在雨天,湿滑的山路上,民兵们一边攀爬陡坡,一边小心翼翼地运送物资,几乎是在用生命保护这些军用物资。
然而,运送物资并不是最危险的,越军专门布置伏击,针对这些民兵进行猛烈的阻击。在2月20日的夜晚,德保县燕桐担架营的民兵们在山口处遭遇了越军的猛烈扫射,一度被压制在山脚下无法动弹。面对困境,排长赵平案带领队员们开火还击,依旧不顾生命危险,为队伍开辟了一条生路。
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运输任务中,有许多民兵英勇牺牲。例如,广西民兵担架2营1排的排长陈永华,在带领队伍穿越牛栏时,带头与敌人交战,最终为保护队员而英勇牺牲。陈永华在牺牲时怀抱着一箱子弹药,最后时刻依旧没有放弃。
这些支前民兵们的英勇行为,让所有前线的解放军战士们深受感动。每当他们收到带着血迹的物资时,眼中满是感激和泪水。“感谢大家的支援,太及时了。”这句话成了无数战士的心声。
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无数支前民兵的付出。除了送弹药和粮食,还有一些民兵为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的向导服务,熟悉越南地形和语言,帮助我军节省了大量时间。
新时代的民兵们不怕吃苦,不求回报,勇敢地承担着重任,令人敬佩。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,民兵们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战斗力,为最终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-股票怎么配资-配资怎么开户-上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