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到这条的大学生,先翻下手机通话记录:你多久没主动给爸妈打电话了?
刚入学那阵多热乎啊 —— 军训晒黑了、食堂菜太咸了,啥鸡毛蒜皮都能跟爸妈聊半小时。可没过俩月,聊天框就只剩爸妈的 “吃了吗”“多穿点”,你这边永远是已读不回。别嘴硬说 “忙”,这根本不是理由!
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
那些 “没时间” 的借口,其实都是逃避我问过好多学生为啥不联系家里,答案翻来覆去就那几个:
“作业堆成山,社团事儿又多,哪有空啊?”
“每天都一样,没啥好说的。”
“怕他们担心,报喜不报忧呗。”
以前我也这么骗自己,直到有次放假回家,翻到妈妈的手机备忘录 —— 里面记着我随口提过的 “想吃红烧肉”“考研要报班”,甚至还有 “最近别催他打电话,怕他烦”。那一刻我才懂:不是没时间,是你没把他们放进 “优先级” 里。你连刷短视频的半小时都有,难道挤不出 5 分钟打个电话?
展开剩余66%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
他们要的从不是 “帮忙”,是 “参与感”总有人说 “跟爸妈说也没用,他们不懂”。可你忘了,父母要的从来不是帮你解决问题,而是能走进你的生活。
你说 “进了学生会组织部”,他们可能不知道 “组织部” 是干啥的,但会立马打电话给亲戚炫耀:“我家孩子现在管事儿了,有出息!” 你拍张食堂的麻辣烫发过去,他们或许觉得不卫生,却会反复点开图片,跟你爸念叨 “孩子吃得挺香”。
对他们来说,你的碎碎念不是负担,是 “孩子还需要我” 的证明。这种参与感,比给他们买再多礼物都管用。
你的分享,是他们的 “定心丸”我有个学生每周五雷打不动跟爸妈视频,哪怕就十分钟。有次他跟我吐槽 “我妈居然跟我说家里猫不爱吃饭,太絮叨了”,可语气里全是笑意。他说:“有次我找工作被拒,跟我妈哭了半小时,她也没说啥大道理,就说‘回来妈给你炖鸡汤’,挂了电话我就踏实了。”
父母才是你最稳的 “情绪树洞”。你不用装 “很厉害”,也不用藏着 “搞砸了”—— 跟他们说室友闹矛盾了,他们会教你包容;说考试挂科了,他们会劝你别熬夜复习。这些话可能不 “新潮”,但一定最暖心。
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
别等 “失去后后悔”,现在就主动多少人等到毕业工作了才发现:以前嫌爸妈唠叨,现在想听都得等放假;以前觉得 “生活费” 是唯一联系,后来才懂那是他们找你的借口。
真的别再等了!不用长篇大论,不用刻意找话题:
吃饭时拍张照片发过去,说句 “今天的鱼香肉丝超好吃”; 走路时打个电话,随口聊 “今天上课老师讲了个冷笑话”; 哪怕就说一句 “妈,我想你做的饺子了”。这些小事,足够让他们开心一整天。
大学四年是你离独立最近的日子,也是父母离你最远的日子。别让 “忙” 成为遗憾,别让 “等以后” 变成 “来不及”。
现在,放下手机想想:你上次主动给爸妈打电话是哪天?评论区聊聊,顺便去打个电话吧~
发布于:江苏省信钰证券-股票怎么配资-配资怎么开户-上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